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
许浑〔唐代〕
海燕西飞白日斜,天门遥望五侯家。
楼台深锁无人到,落尽东风第一花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客人像一只孤燕在夕阳西下之时向西飞走,站在禁城宫外远远注视着显贵人家的住宅。
高楼深院全都锁着没人来此居住,早开的花朵凋落净尽辜负了大好春风。
注释
卜居不遂(suì):找不到栖身之处。
薄游:聊且出游。
汧陇(qiān lǒng):地名,今陕西陇县一带。
海燕西飞:喻客西去陇地。
斜:韵脚念xiá。
天门:宫殿之门、指皇宫。
五侯:东汉桓帝时,同日封宦官单超、徐璜、具瑗、左悺、唐衡五人为侯,号“五侯”。此处泛指朱门显贵人家。
第一花:指名贵的花。
赏析
若无诗题,这首绝句就像是一首写景诗。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、日斜时光,遥望王侯第宅,所见到的楼台层叠、重门深闭之景。但联系诗题看,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。它采用借物取喻,托景见意的艺术手法,收到了言微旨远、节短音长的效果。
诗的第一句“海燕西飞白日斜”,表面写日斜燕飞之景,实写在长安“卜居不遂”之客。周邦彦《满庭芳》词“年年,如社燕,飘流瀚海,来寄修椽”几句,也是以燕喻人。但周词中的“燕”还有修椽可寄,而许诗所写的“燕”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。据《幽闲鼓吹》记述,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,顾看了白的名字,开玩笑说,长安米贵,居住下来可不容易。这一传说未必可信,却可
创作背景
安史之乱后,朝政混乱,宦官擅权,社会动荡,贫富悬殊。白日西斜,确是燕当归巢时,而此时它们凌空翻飞在诗人看来本是寻常一景,而满怀激愤的诗人借题发挥,以虚设的燕无归处为由,深为“卜居不遂”而怅然离开长安的“客”——某寒士,鸣不平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张国动.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:文化艺术出版社,2012:133-134
简析
《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描写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,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激愤,抨击社会的不公和权贵的奢靡风气。前二句写“客”在长安难寻栖身之地,只得顶落日而西行去县城借宿,回首遥望五侯宅第而感慨万端;后二句写王侯权贵宅第许多楼阁紧锁无人居住,名贵花卉萎靡凋零,与前二句形成鲜明对比。全诗色调暗淡,情调低沉,是客黯然心情的反映,也是唐王室衰败没落的预兆。
许浑
许浑(约791~约858),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诗人,润州丹阳(今江苏丹阳)人。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诗,专攻律体;题材以怀古、田园诗为佳,艺术则以偶对整密、诗律纯熟为特色。唯诗中多描写水、雨之景,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,并以“许浑千首湿,杜甫一生愁”评价之。成年后移家京口(今江苏镇江)丁卯涧,以丁卯名其诗集,后人因称“许丁卯”。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阳城东楼》。 497篇诗文 70条名句
长歌行
李白〔唐代〕
桃李待日开,荣华照当年。
东风动百物,草木尽欲言。
枯枝无丑叶,涸水吐清泉。
大力运天地,羲和无停鞭。
功名不早著,竹帛将何宣。
桃李务青春,谁能贳白日。
富贵与神仙,蹉跎成两失。
金石犹销铄,风霜无久质。
畏落日月后,强欢歌与酒。
秋霜不惜人,倏忽侵蒲柳。
山中与裴秀才迪书
王维〔唐代〕
近腊月下,景气和畅,故山殊可过。足下方温经,猥不敢相烦,辄便往山中,憩感配寺,与山僧饭讫而去。
北涉玄灞,清月映郭。夜登华子冈,辋水沦涟,与月上下。寒山远火,明灭林外。深巷寒犬,吠声如豹。村墟夜舂,复与疏钟相间。此时独坐,僮仆静默,多思曩昔,携手赋诗,步仄径,临清流也。
当待春中,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,轻鲦出水,白鸥矫翼,露湿青皋,麦陇朝雊,斯之不远,倘能从我游乎?非子天机清妙者,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。然是中有深趣矣!无忽。因驮黄檗人往,不一,山中人王维白。
九日蓝田崔氏庄
杜甫〔唐代〕
老去悲秋强自宽,兴来今日尽君欢。
羞将短发还吹帽,笑倩旁人为正冠。
蓝水远从千涧落,玉山高并两峰寒。
明年此会知谁健?醉把茱萸仔细看。